实用的贴对联作文合集10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贴对联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贴对联作文 篇1
过年了,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时,我们大家看春晚,贴对联,放鞭炮,舞龙灯。
一早,妈妈叫醒我说:“起来了!起来了!今天我们要贴对联。”我赶紧把衣服换好,去洗脸刷牙了。爸爸妈妈已经在大门前等我了。我兴奋的跑过去,妈妈给了我一对金童玉女门贴叫我贴在门上,我到屋里拿了一个双面胶和一把剪刀,我剪了几块双面胶贴到金童玉女门贴的背面,然后揭开双面胶。接着爸爸妈妈就拿起门贴比划着高低,“爸爸,低一点,再低一点,再低一点,再往右一点,妈妈,右一点右一点,再左一点,高一点,再高一点,再高一点。”我仔细的看着,怕等会贴偏了。“爸爸,再往左一点,对,没问题了,贴上吧!”于是爸爸妈妈把金童玉女贴上了。
紧接着,我又减剪下几块双面胶贴在对联背面,对联上面写着“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上面写着“五福临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揭开双面胶,我们打算先贴上联和下联,这一次就有经验了,每个人只用我纠正一次了。“嗯,挺好的,不过爸爸你往左一点,等等,妈妈在往上一点,嗯,让我再看一下,好啦好啦,贴上吧。”我说。爸爸妈妈把对联贴上,再使劲的按了按。“最后我们来贴横批。”爸爸宣布。我搬了一个椅子和一张报纸,把报纸垫在椅子上,爸爸踩在报纸上,妈妈和我异口同声地说:“右一点,好了。”于是爸爸就把横批贴上了。
贴对联真好玩!爸爸妈妈说:“明年我们家自已写对联来贴。”
贴对联作文 篇2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福字。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妈妈和爸爸把对联和福字都买回来了,妈妈叫我和妹妹一起去贴对联,我很爽快就答应了:“好。”贴对联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小事一桩,太容易了。说干就干,我和妹妹拿着胶带和对联就开始贴,可是谁想到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这样复杂,首先要看好哪一张是上联哪一张是下联,上联贴门的左边,下联贴在门的右边,横批要贴在门的上边。妹妹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一张就往门上贴,一边贴一边叫“姐姐快拿胶带来,我扶着你来粘”,我一看笑得我眼泪差一点没掉下来,我说:“妹妹那张是横批,应该贴在门的上边。”妹妹说:“我还在想这字为什么倒着贴呢?原来我贴错了。”我说:“我来贴吧。你在一边看着,位置准不准。”我拿起上联往门上贴,我的个头不够高,于是,我拿了个板凳踩着贴。在妹妹的帮助下终于把上联贴好了。我又拿起下联,也是这么贴的,还有横批。不一会儿,就把对联贴好了。
通过贴对联和福字我不仅掌握了贴的方法,还了解了关于对联的知识。
贴对联作文 篇3
昨天我和爸爸一起贴对联,我首先给大家讲讲贴门神和贴门联的来历吧!
传说龙王和算命先生打赌明天不会下雨,结果接到了玉帝的指令要下雨,龙王却为了赌,不肯下雨,触犯天条,玉帝命令唐太宗手下的魏征去斩首龙王,龙王向唐太宗求情,不要斩掉它的脑袋,唐太宗答应了,于是到斩龙王的时候,唐太宗拖住魏征,哪知,他打了一会儿顿,魂魄就溜到天上斩掉了龙王的脑袋,夜里龙王在梦中抱怨唐太宗言而无信,第二天唐太宗就让秦琼、尉迟敬德守住大门,果然龙王没有来捣乱,唐太宗不忍心辛苦两位大将,于是就将他两的画像贴在了门上,一个手持钢鞭,一个手拿铁锏,此后贴门神就流传下来了。
春联,原名叫桃符,是为了驱凶避邪才贴在门上的。到了明代桃符才改叫春联,明太祖宣布每家每户都要贴上一幅“春联”,朱元璋亲自出门去查看老百姓有没有贴“春联”,他路过一户人家,看见没有“春联”,一问才得知这是一户阎猪的的人家,不识字,没法贴“春联”,朱元璋想了想,为那户人家提了一副“春联”,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样的“春联”,经明太祖提倡此后贴春联就成为了我们过年的习俗。
我和爸爸开始贴春联了,我帮爸爸拿着下联,他贴着上联,这副联叫“出入平安行好运”,“吉祥如意福满堂”。然后我又撕掉了家里其他门上的对联,贴上了崭新崭新的,看起来我们家现在真的是焕然一新啊!
大年农历28日是民间贴对联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爸爸让我帮他贴对联,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有一篇贴对联的作文,正好搜集这样的素材。
爸爸让我先把对联拿到客厅里,他端来了自己熬的浆糊。妈妈把浆糊抹到了对联的背面,然后爸爸把它拿起来贴到墙上。我一看这么好玩,就说:“妈妈,我来抹浆糊吧”妈妈说:“好啊!”我担心粘不牢,往对联的背面抹了很多浆糊,结果对联都湿透了。爸爸拿起对联,浆糊不停地往下掉,对联也变得不听爸爸的话了,乱粘,有的地方还被扯烂了。贴出来的对联,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平整,很难看。妈妈说:“浆糊抹得太多了,只在边上点几下就行了。”在妈妈指点下,我没有涂太多的浆糊。爸爸先把对联上面粘好,然后用笤帚把对联从上往下轻轻扫开,对联就平整地粘在墙上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很快贴好了对联。
看着那张不平整的对联,我想:贴对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里面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
贴完对联后,我问爸爸对联是怎样形成的?
爸爸在电脑上搜到了对联的由来。又给我讲了一遍: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贴对联作文 篇4
农历腊月二十八,民间有这么一句民谣。 “二十八,贴画画。”每当这一天,我们家里就会贴年画,窗花,春联等。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今天,我醒的很早,连忙穿好衣服,洗漱完毕。马上跑到书柜边,从书柜里取出妈妈事先准备好的对联。小心地把它打开,拉平后反放在地上,再找到浆糊,均匀地涂在上面。我把上联往门框上贴,啊!门框太高,我够不着。
我大声喊妈妈:“妈妈,快给我拿个小凳子。”妈妈搬来了小凳子后,笑眯眯地给我帮忙了,这下子更方便我贴了。我拿起上联在门框上比了比,然后就小心翼翼地把上联贴上去了,又用双手把它捋平。接着看了一下下联的位置,然后把下联也贴了上去。最后把横批端端正正的贴在门框中间。
看着自己亲手贴的对联,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念出来:“龙腾四海报平安,云起八方生祥瑞。横批是财源广进。”妈妈听完后,搂着我说:“祝我家的小钊钊龙年开心、快乐!”
看着这幅金灿灿的对联,似乎浓浓的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心里期盼着新年早点到来!
贴对联作文 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今年贴对联,我家的'总指挥仍然是爷爷。自始至终,他都亲自指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年我家的对联是爷爷的心头肉——我写的。
把这幅“吉星永照平安福,福运长临积善家”贴在大门口。把这幅“山经春雨清如洗,柳坐东风翠欲流”在迎宾墙上,把这几个大福字贴到东屋里去……爷爷站在院子中央,忙碌地指挥着,颇有一副司令的派头。"爷爷,随便贴贴算了!这些都是篆书,反正也没几个人认识,也就是你孙子认识,又教会了你,你才会念!"姐姐在挑衅爷爷,爷爷就更乐呵了。"不能随便,得好好贴,等那些找我玩的老头过来,我还得好好显摆显摆。"爷爷说得非常认真,真像一个老顽童。
没多久,无论大门小门,能贴上对联的都统统贴上了,而且每副对联还都配上了爷爷精心准备的落门钱,顿时安家大院里变得喜气洋洋,一派节日气象。
最后还剩下了一副,姐姐刚要收起来,这时瞅着北屋门和窗之间那块承重墙瞅了半天的爷爷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他突然说:"先别收!我看着这块墙上贴上这幅正好!让你爸爸试试!"姐姐看了看我,我看了看爸爸,最后我们都看着爷爷哈哈哈大笑,至于笑什么,大家不说心里也都明白!爸爸二话没说,就在那面墙上刷上了浆糊,把最后一副对联贴上。可别说,爷爷的眼那叫有数啊!贴上正好!
哈哈哈…………我们一家都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这可真是“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
贴对联作文 篇6
今天是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
妈妈把对联准备好,吃过午饭,妈妈左手使着浆和刷子,右手拿着对联,和我一起到门口,妈让我把以前的旧对联撕干净,以前妈妈也是用浆贴的,所以,特别不好撕,我拿着米尺费了九九牛二虎 之力才把旧对联一点点刮下来。妈妈把新对联放在地上,把浆刷在对联的背面,不一会,就刷好了,妈妈说要从右往左贴,我问妈妈:“为什么要从右往左贴?”妈妈说:“因为古时候人们的书都是从 左往右看的。”这贴对联是古时候留下的年裕,所以,要先贴右边,再贴左边。然后妈站在椅子上贴,让我看贴子正了没有,两边上的好不容易贴好了,妈妈说要贴横批,这个最不好贴了,一会儿高, 一会儿低,好不容易贴上了,只见上面写着“青云直上马扬蹄,紫气东来春得意。”横批:“物华天宝”。贴上的对联有的不平展,妈妈说:“别人都用笤帚扫一下就平展多了,”妈妈又让我把在墙上 撕下来的旧对联扫走,这时往后一看,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新对联,真美呀!
新的一年开始了,希望我像对联上说的那样扬蹄前进,我也一定会努力。
贴对联作文 篇7
**年春节即将来临,我们要回老家过年,寒假里在爷爷、爸爸的帮助下我写了好多对联,腊月二十九我等待已久的贴对联时刻终于快到了,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马上要贴我亲自写的对联了。
中午饭后,我迫不及待的拿着对联和爸爸先去老爷爷家贴,天气虽然寒冷,我们依然干得热火朝天的,我和爸爸分好工,我清理门上的旧对联,爸爸打浆糊,八十对岁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坐在旁边眉开眼笑说我今年长大了,能贴对联了,我和爸爸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一门门的贴,想到去年我只能给爸爸打下手,今年我成主力军了,心里挺高兴,我和爸爸密切配合由内屋到大门口井然有序,每个门口都有正联、横匾、大福字,大门口的正联是“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一门有百福”横匾是“福寿双全”,床前贴上“身体健康”出去大门口正对的地方贴“出门见喜”养家禽的地方贴上“六畜兴旺”,我就这样别贴别念给老爷爷、老奶奶听,他们高兴地合不拢嘴,一直不停的夸奖我呢,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不知不觉中我们都贴完了,看着贴好的对联我的心情十分高兴,心想明年我一定要认真地好好写。
贴对联作文 篇8
今天快临近新年了,快临近除夕了,我们又要开始贴对联了。我不知道这一次贴对联该怎么贴了,让一次我差一点就从梯子上摔下来,我再也不想自己贴窗帘了,这一次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一次我一定要自己来贴对联了,我要克服我的这一个困难,但是我要怎么才能上去呢。我每一次上楼梯都会吓得马上下来,那梯子又高又不稳定我怕摔下来了。
这一次我豁出去了,马上爬了上去,我爬到了一半后,我的脑海里又想到了以前的事情,我最后还是马上爬上去了,反正我还是得要上去,我就把对联贴好,原来是没有这么可怕啊。
我贴好后我觉得浑身是这么的轻松,我以后不在怕上梯子了。
贴对联作文 篇9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着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信手拈来,语气不凡。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哈哈,春联的来历原来是这样的,以后每年过春节我都要和爸爸贴春联,让那浓浓的节日喜庆味洋溢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
贴对联作文 篇10
除夕那天,吃完早饭,爸爸叫上我一起去贴对联。
爸爸在家里准备好了胶带和对联,到门外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瑞雪舞长空江山如画,下联是:和风拂原野草木皆春。横批是:万象更新。这副对联让人联想到白雪飘飘,山河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春风吹来,草木萌发,生机勃勃的春天到来了。这是多么让人欢欣鼓舞情景。我们又去老家,在大门上和房门贴了对联,上联是:千好万好满园好。下联是:五幅百福全家福。横批是:迎春接福。还有一幅是:连南北东西网络宽天下;通五洲四海精彩在我家。横批是:联通四海。这副对联有特色,一看就是联通公司发的。中国的对联真有趣呀!
我们最后去了新家,贴上了一个最有中国特色的“福”字,爸爸把“福”字贴倒了,我让爸爸把“福”字正过来。爸爸说:“就应该倒着贴啊!”我问为什么?爸爸说:“‘福’倒福到。这不是过年了吗,福气也来了呀!”
回家时,我看到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门外都贴上红彤彤的对联,粘上花花绿绿的花纸,增添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贴上了对联,就是过年了,我祝大家新年快乐!